(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首发作品,未经网贷之家允许,不得转载,违者必究)
骗局无处不在,骗子生生不息,网贷又爆新型骗局,骗术万千,防不胜防,总有一个会被你撞上。
这两天关于“交租金变成还贷”的新闻被媒体火热疯传,具体事情是,某A通过中介租房,租得房屋后,中介号称被B公司收购,要和某A重签租赁合同,并且使用中介提供的平台APP交“租金”。而后B公司在某A不知情的情况下,利用某A的个人信息,办理了上万元的贷款。贷款全额被中介套现,整个局实际上就是中介与B公司设下的骗局,局中的平台方则是赚取某A还贷(交租)产生的利息。
当台台看到这个新闻时,立马想到了2016年的医美分期。
上述两种诈骗事件,一个受害更严重的是平台,一个受害更严重的是租客。
台台认为,在上述租房中介事件里,租客因为提交了私人信息(手持身份证照片、银行卡、开户信息)并重新签了所谓的“租赁合同”,让不法公司利用租客的个人信息在平台贷款,这其中,租客对于个人信息并没有较为敏感的保护意识。
在租房中介方面,由于租房是时下众多在外地工作人员的刚需,大部分租客都会接触租房中介。在租房程序内,租房黑中介会很大程度上弱化欺诈信息,利用网贷这一漏洞多、大众了解不深的新兴行业去误导或欺骗租客,造成租客的经济和征信的损失。这是一起明显的诈骗事件,中介和平台都涉嫌商业欺诈,并不无辜。
而另一起医美事件中,用户疏忽于轻易将自己的私人信息交给中介,平台为了利益降低风控,产生大量的逾期害死了自己。
一家平台若拥有严密的风控,那么黑中介是很难攻破平台的,因此平台做好严密的风控是首要的措施。
这两起事件让台台发现,骗术是没有变化的。不论是用户还是平台,如果都学不会保护好自己(个人信息和风控),一旦让黑中介找到了漏洞,定必会伸出不法之手祸害一方。
消费金融和小贷平台贷款门槛低 黑中介喜伸手
台台认为,消费金融和小贷平台之所以容易被黑中介渗入,其原因在于风控门槛低且不细致,更重要的是监管制度不到位。2017年8月份,校园贷治理细则下发,明确学生贷款平台必须经过第二方家长的同意。此制度保障了合规平台的基本风险安全,却保障不了其他黑平台黑中介伸出恶魔之手。这个时候,则需要大众群体保护好自己,不能让任何中介机构轻易获得你的个人信息,尤其是大额资产证明。
可能有些人会抱怨,为什么政策和法律总比侵害事件更晚出现?为什么非要等到伤害过后,才来谴责。
台台认为,网贷实际上是处于原始社会时代,正在向制度时代演变,如同社会一样,它会变得完整,但现在只是处于完善的阶段。在完善中,行业会出现很多漏洞和骗局,大众群体只能培养保护自己个人信息的意识,去迎接更加完整的行业业态。
|
说点什么...